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农资供给侧改革:肥企转型三方向

时间:2016-05-18     来源:中化涪陵
    农资企业转型发展研讨会暨迪斯科现象研讨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此次会议聚集了农资业界知名企业、行业协会、媒体以及专家,共同探讨肥料企业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等热点问题。 
    去产能不如优化产能 
    众所周知,中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多年连增,但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环境和土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张健秋指出,肥料、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在逐年增加,这些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工信部、环保部等部委相继出台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项政策。农资企业作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之一、在中国这轮农业农资转型升级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 
    对化肥行业来说,2015年的关键词无疑是产能过剩。去产能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2016年的核心任务。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原名誉理事长刘淑兰指出,氮肥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十分突出,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1.65%,是整个肥料行业中较低的。“十三五”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最佳时期,需要市场优胜劣汰的职能推动,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严格准入政策,加强政府监管并建立落后产能的长效退出机制。但是退出落后产能在执行上还是遇到一定问题。刘淑兰说,现在僵尸企业的数量不少,不退是因为退不起。职工安置、债务处理、危化品的搬迁等问题摆在眼前。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武希彦也认为单纯的减量生产,退出落后产能是有困难的。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职工安置问题将更加突出。武希彦还指出今年的磷复肥行业形势大不如前,现在来看,磷酸二铵产量下降2.9%,销售额下降15.9%,磷酸一铵产量下降0.8%,销售额下降6.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