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腐病为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可在土中存活5~6年或长达10年,成为主要侵染源,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利其发病,连作地、低洼地、粘土地或下水头、偏酸性土壤发病重。
寄主作物 蕹菜、瓜类、茄果类、洋葱、芋、马铃薯等蔬菜。
一、土传病害是怎样引起的?
1、连作: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主要原因由于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如茄科蔬菜连作,疫病、枯萎病等发生严重;西瓜连作,枯萎病发生严重;姜连作,可导致严重的姜瘟;草莓连作2年以上则死苗30%~50%。
2、施肥不当: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自1993年我国棉花黄萎病大爆发以来,几乎连年大发生,与棉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有机物质大量减少有关。
3、线虫侵害:土壤线虫与病害有密切关系。土壤线虫可造成植物根系的伤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线虫与真菌病害同时发生,如棉花枯萎病与土壤线虫密不可分,在美国棉花枯萎病称为枯萎—线虫复合病害。
二、如何避免土传病害的发生?
1、土壤处理:土壤休闲期,切碎稻、麦草桔秆1000-2000公斤/亩+消石灰100公斤/亩,有条件的地方适量加其他土壤杀菌剂耕翻,有条件可覆盖塑料薄膜,处理20天左右。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可大大地减轻土传病害的危害程度。
3、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合理进行作物间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病害需要轮作的年限不一样,一定要掌握好轮作的时间才能有效。
主要根病菌属在土壤中的繁殖器官及存活年限
主要病菌属
(代表病害) |
在土壤中
繁殖器官 |
在土壤中
存活年限 |
防病所需
轮作年限 |
瓜类枯萎病 |
厚垣孢子 |
5~15 |
4~6 |
小麦全蚀病 |
子囊孢子 |
2~4 |
2~3 |
猝倒病 |
卵孢子 |
5 |
2~3 |
番茄晚疫病 |
卵孢子 |
2~8 |
2~5 |
棉花黄萎病 |
菌核 |
5~15 |
5~6 |
水稻纹枯病 |
菌核 |
5 |
2~3 |
4、改善栽培措施防病
(1)深沟高畦栽培,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
(2)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地面湿度。
(3)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株穴内撒施石灰。
(4)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抗病性。最好增施有机肥。
5.叶面喷施代替根部追肥,作物生长期可结合施药喷施蓝天增效王2~3次。
6.嫁接防病,利用抗病砧木嫁接换根,可有效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